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组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程。该科室:
2000年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四川省中医药重点研究机构(专科);2003年被评为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2003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审定,建成“呼吸病理生理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医学重点甲级专科。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有着一大批量专业技术精湛的专家教授。现有省、市名中医1名,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名,成都市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2名,他们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和省、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中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在四川省、成都市医学会内科专委会中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
该科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导2名,客座教授及副教授9名。有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7名。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
该科从组建时起该科就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该科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很好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科研基础,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作组单位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工作,参与拟定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慢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性咳嗽)等全国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的诊疗规范研究方案及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该科确立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纤维化等的防治研究,作为本专科主要研究发展方向。长期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单病种诊治规范。对呼吸重症如:急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致死性肺部感染、重症哮喘等救治经验丰富。优势与特色突出,并有疗效显著的专科中药制剂。实施中管局的重点专科建设战略,使我院呼吸内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成都市综合性医院呼吸内科中享有盛誉。
该科配备有大型肺功能检测仪、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睡眠呼吸监护仪。不仅能开展肺活检、支气管灌洗等现代医疗技术,而且中医特色优势突出,临床诊治效果显著。在呼吸疾病诊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出行之有效的院内专科制剂:热痰合剂、宁肺丸、宣肺平喘合剂、咳速康胶囊、三叶止咳糖浆等。
先后承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 两项四川省中医管理局课题“慢性支气管炎虚证辨证分型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和免疫学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培本宁肺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肺康复的研究”均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已完成研究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成都市级课题“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方案的研究”已基本完成,资料正在总结中;“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标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基金课题,根据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和“未病先防” 的理论,选择我国历史悠久的健身气功之一——八段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进行干预,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病的特色,目前正在研究中。作为分中心参加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基于少阳相火与情志相关性用喘平1号治疗哮喘(少阳相火内郁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目前正在研究中。近年来病区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专科单项特色及优势技术简介
科学研究是推动专科建设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我科确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胀)、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肺热病)、支气管哮喘(哮病)、慢性咳嗽(咳嗽)、肺间质纤维化(肺痿)等疾病的防治研究,作为本专科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单病种1: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胀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胀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是一种非常普遍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共同结局是呼气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 居世界当前死因第四位,据世界银行/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至2020 年COPD 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该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甚则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目前治疗难点主要有:如何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及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紧迫课题。大量临床研究及我们的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改善痰、咳、喘及呼吸困难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运动耐力、营养等方面确有疗效,但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以便推广应用。
针对以上治疗难点,我科进行了长期的、多方位、多靶点的深入研究:
(1)诊疗方案的研究: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代医学科研技术为背景,崇尚中医药经典,传承古方结合名中医经验,结合当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规范疗效标准,制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
(2)我科通过“培本宁肺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肺康复的临床研究”,证实该法对肺胀病稳定期患者切实有效,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本病复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未病"优势。该课题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肺康复锻炼。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于北宋,重视“意、气、形、神”的综合锻炼和体现“天人合一”的思路内涵,该套功法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有氧运动,安全可靠,功法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特点。根据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和“未病先防”的理论,八段锦的动作选择是被传统健身术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疏通经络,消结化瘀,畅通气血,强体增智。本病区开展的“八段锦”对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研究”初步显示可改善肺胀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
单病种2: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风温肺热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半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伴随着我围人口老龄化程度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CAP的发病率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疾病,在老年人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日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
诊疗方案的研究: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代医学科研技术为背景,崇尚中医药经典,传承古方结合名中医经验,结合当前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制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我们的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好。
单病种3: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支气管哮喘(哮病)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目前威胁公共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它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复发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诊疗方案的研究: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现代医学科研技术为背景,崇尚中医药经典,传承古方结合名中医经验,结合当前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规范疗效标准,制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我们的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较单纯西医治疗可缩短疗程,临床疗效更好。
(2)院内制剂的使用——平喘合剂等。
单病种4: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慢性咳嗽(咳嗽)
慢性咳嗽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的一类疾病。包括: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1)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等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2)我们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我科为“慢性咳嗽(风咳)”分组成员单位参加临床路径研究工作。
单病种5: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遍布全世界的常见疑难病,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少见病发展成为目前的常见病。IPF的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仅约30%。进展急剧,预后极差:IPF起病隐匿,渐进,持续恶化无自然缓解的可能。IPF虽据其在临床病情进展的程度不同而划分其急性型和慢性型,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已认识到并接受了其“预后与癌症类似”的观点;原来认为其治疗后平均存活年限为4~6年,近年将诊断确切的病人重新统计,发现平均存活期仅为2~4年,远不如以前所料。长期以来导致了医疗资源巨大浪费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损失。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预后极差、研究难度极大,已成呼吸科临床的极富挑战性的紧迫课题,成为世界范围的攻关领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率逐渐增高、预后极差、研究难度极大,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攻关领域。中医病名归属于中医“肺痿”、“肺痹”等范畴,正虚邪贼,径入肺肾;肺络痹阻,元气内竭;初病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晚期呈蜂窝肺, 甚至毁损肺, 肺功能严重受损, 病情危笃, 预后不佳。
我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研究:“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证实该法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
除药物方面,我们对部分慢性肺系疾患还开展了相应外治法,如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等,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病的特色。在护理方面,结合肺康复技术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护理”, 如康复训练操等,穴位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均有一定疗效。
呼吸内科分为一病区和二病区:
呼吸内科一病区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医务人员5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省级名老中医1人、内科学博士1人、中西医结合硕士2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担任了四川省呼吸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年病专委会委员等职。科室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医疗技术和优良的态度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和教学医院以及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主要临床科室,呼吸内科一病区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科室完成了省内多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类本科和专科的教学任务,培养了众多的住院医师,并为多所医院培养了进修医师。承担国家中管局、省、市科研课题10多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3篇文章发表于SCI杂志。
呼吸内科二病区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9名。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科室现有100张病床,全天候开放呼吸专科门诊,并开设有专家门诊(星期六上午)。该科对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肺癌、细菌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呼吸重症如:急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致死性肺部感染、重症哮喘、严重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张力性气胸和大量胸腔积液等救治经验丰富。优势与特色突出,并有疗效显著的专科中药制剂。呼吸内科于2010年3月被医院确定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病区护理人员以整体护理为工作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病人、爱护病人,体贴病人,对病员进行全面、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悉并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并将单病种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中。在患者满意的度调查中我科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批态度和蔼,技术精湛,责任心强,服务周到的医护团队。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